关键词:
来源:作者博客 2020-04-08 10:14:19
作者:辕固小生
苏共历史上的第四位最高掌权者勃涅日列夫在通过政变推翻赫鲁晓夫上台后,并没有让国家走向开放,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之前罢黜的斯大林统治时期的一些东西又拿来重新装点门面,强化专权控制,钳制思想。在赫鲁晓夫为斯大林出台了秘密报告,进行功过评价并彻底清算后,上位者又要改写历史,实行“复辟”。
赫鲁晓夫时期积极开展了去斯大林化的动作,在一些方面上拨乱反正,纠正了很多历史错误,恢复了无辜受迫害的人的名誉,体现了先进的勇气和悔改的态度。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 苏联、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共产主义国家中其共产党领导发起了从上向下逐渐取消掉此前集中于斯大林本人、其政策和崇拜、推动有限的自由化政策的运动。
1956年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进行批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停止。在去斯大林化的过程中过去的斯大林派人物被撤职,斯大林时期的严密的监视和控制被放松,部分反对派人物被平反,苏联对其卫星国的经济要求放宽。在文化上在这些国家出现了“解冻”,在波兰和匈牙利原斯大林派领导人被推翻。后来戈尔巴乔夫在公开化和民主化的改革中,全面批判斯大林被认为是另一场去斯大林化的运动。
但实际上去斯大林化的作用则非常有限,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苏联的“解冻”政策未能深入,此外当时也没有放松或者动摇苏联共产党独党统治的意图。斯大林的继承人后来也享受部分类似斯大林式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之后,登台的勃涅日列夫就是斯大林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并没有推翻前任的全部结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有利于巩固个人权力的“修正”,在不伤和气的场面中,开始了一波静悄悄的斯大林化。
勃列日涅夫的策略是对内终止了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步伐,让苏联进入了一个停滞时期。在苏斯洛夫的辅佐下,勃列日涅夫恢复了斯大林时期的制度,对苏联人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控制信息输出管道,利用媒体传播符合自身意志的消息,限制新闻自由和媒体独立,垄断真理。同时打击异议人士,保障领导地位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勃列日涅夫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利用秘密警察加强对政敌的监视;为了笼络苏联的精英阶层,勃列日涅夫还恢复了斯大林时期的红包制度和高薪制度。更致命的是,勃列日涅夫取消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制定的“干部轮换制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但是却葬送了苏联。从此,苏联进入了老人政治阶段,每当政治局开会时,只会看见一些垂垂老矣之人彼此应付着。
在这样一种体制下,苏联社会不但失去了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政治精英们还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腐败问题也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愈演愈烈。勃列日涅夫的身边人成为了苏联腐败的重灾区,比如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就是苏联人尽皆知的大贪官。然而,在勃列日涅夫的庇护之下,丘尔巴诺夫却可以高枕无忧。很多人为了巴结丘尔巴诺夫,谋求向上的通道,还主动的向丘尔巴诺夫提供好处。然而,随着勃列日涅夫的去世,这些腐败分子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没能做到洁身自好的勃列日涅夫的家人们也没能幸免。
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在丈夫丘尔巴诺夫的罪行暴露后,选择结束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重新成为单身的加琳娜又与几名年轻的男性传出过绯闻,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失去了亲人庇护的加琳娜染上了酗酒的恶心,晚年更是被自己的女儿送进了精神病院。1998年,加琳娜在孤独中离开了人世。
对待东欧阵营的盟国,勃涅日列夫实行铁血政策,出动军队,开进坦克,镇压了布拉格之春后,正式形成了勃涅日列夫主义,实行国家殖民政策,推行有限主权论。从此之后,各国的奴役程度加深,但反抗却未曾停歇,暗地里回潮,风起云涌。
勃涅日列夫统治的时期,是苏联历史上极为黑暗的时光,仅次于斯大林的肃反恐怖。好在他执政的时间没有超过前任,而且就在他亡故之后,国际风云发生了骤变,酝酿了改革的因素。这一切都是在他之前倒行逆施的统治中被催逼出来的反抗力量,终于在十年之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斯大林给后人留下的遗产戕害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他终究没有逃脱历史的审判。而勃涅日列夫的反动行为,就是在效仿暴君之后,要被人民铭记的罪愆。
静悄悄地迎接黎明来临吧!人类永远会走向进步正确的道路,坚定前行。
关键词:
来源:作者博客 2020-04-08 10:14:19
作者:辕固小生
苏共历史上的第四位最高掌权者勃涅日列夫在通过政变推翻赫鲁晓夫上台后,并没有让国家走向开放,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之前罢黜的斯大林统治时期的一些东西又拿来重新装点门面,强化专权控制,钳制思想。在赫鲁晓夫为斯大林出台了秘密报告,进行功过评价并彻底清算后,上位者又要改写历史,实行“复辟”。
赫鲁晓夫时期积极开展了去斯大林化的动作,在一些方面上拨乱反正,纠正了很多历史错误,恢复了无辜受迫害的人的名誉,体现了先进的勇气和悔改的态度。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 苏联、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共产主义国家中其共产党领导发起了从上向下逐渐取消掉此前集中于斯大林本人、其政策和崇拜、推动有限的自由化政策的运动。
1956年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进行批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停止。在去斯大林化的过程中过去的斯大林派人物被撤职,斯大林时期的严密的监视和控制被放松,部分反对派人物被平反,苏联对其卫星国的经济要求放宽。在文化上在这些国家出现了“解冻”,在波兰和匈牙利原斯大林派领导人被推翻。后来戈尔巴乔夫在公开化和民主化的改革中,全面批判斯大林被认为是另一场去斯大林化的运动。
但实际上去斯大林化的作用则非常有限,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苏联的“解冻”政策未能深入,此外当时也没有放松或者动摇苏联共产党独党统治的意图。斯大林的继承人后来也享受部分类似斯大林式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之后,登台的勃涅日列夫就是斯大林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并没有推翻前任的全部结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有利于巩固个人权力的“修正”,在不伤和气的场面中,开始了一波静悄悄的斯大林化。
勃列日涅夫的策略是对内终止了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步伐,让苏联进入了一个停滞时期。在苏斯洛夫的辅佐下,勃列日涅夫恢复了斯大林时期的制度,对苏联人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控制信息输出管道,利用媒体传播符合自身意志的消息,限制新闻自由和媒体独立,垄断真理。同时打击异议人士,保障领导地位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勃列日涅夫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利用秘密警察加强对政敌的监视;为了笼络苏联的精英阶层,勃列日涅夫还恢复了斯大林时期的红包制度和高薪制度。更致命的是,勃列日涅夫取消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制定的“干部轮换制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但是却葬送了苏联。从此,苏联进入了老人政治阶段,每当政治局开会时,只会看见一些垂垂老矣之人彼此应付着。
在这样一种体制下,苏联社会不但失去了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政治精英们还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腐败问题也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愈演愈烈。勃列日涅夫的身边人成为了苏联腐败的重灾区,比如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就是苏联人尽皆知的大贪官。然而,在勃列日涅夫的庇护之下,丘尔巴诺夫却可以高枕无忧。很多人为了巴结丘尔巴诺夫,谋求向上的通道,还主动的向丘尔巴诺夫提供好处。然而,随着勃列日涅夫的去世,这些腐败分子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没能做到洁身自好的勃列日涅夫的家人们也没能幸免。
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在丈夫丘尔巴诺夫的罪行暴露后,选择结束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重新成为单身的加琳娜又与几名年轻的男性传出过绯闻,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失去了亲人庇护的加琳娜染上了酗酒的恶心,晚年更是被自己的女儿送进了精神病院。1998年,加琳娜在孤独中离开了人世。
对待东欧阵营的盟国,勃涅日列夫实行铁血政策,出动军队,开进坦克,镇压了布拉格之春后,正式形成了勃涅日列夫主义,实行国家殖民政策,推行有限主权论。从此之后,各国的奴役程度加深,但反抗却未曾停歇,暗地里回潮,风起云涌。
勃涅日列夫统治的时期,是苏联历史上极为黑暗的时光,仅次于斯大林的肃反恐怖。好在他执政的时间没有超过前任,而且就在他亡故之后,国际风云发生了骤变,酝酿了改革的因素。这一切都是在他之前倒行逆施的统治中被催逼出来的反抗力量,终于在十年之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斯大林给后人留下的遗产戕害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他终究没有逃脱历史的审判。而勃涅日列夫的反动行为,就是在效仿暴君之后,要被人民铭记的罪愆。
静悄悄地迎接黎明来临吧!人类永远会走向进步正确的道路,坚定前行。